close

這裡,是來到法國的第一個景點,當親眼見到巴黎鐵塔時,即使他就是座巨大的灰身鐵塔,但還是令我雀躍不已,就此愛上,愛上他,愛上巴黎。

 

20130518-4艾菲爾鐵塔3

1.夏樂宮Palais de Chaillot(又名:夏瑤宮.夏佑宮)位於法國巴黎十六區,此區又稱為特羅卡德羅(Trocadéro)。據說是1937年法國政府為國際博覽會而興建的。夏樂宮分為兩大部分,右邊是歌劇院,左邊是海洋博物館,宮內還有幾個小型場館。在建築下面留下了過去的地下採石場,改建為大型水族館,容納法國河流的魚類。此宮是流線型摩登風格,建築師路易-伊波利特•布瓦洛、雅克•卡魯和利昂•阿澤馬。與舊宮一樣,夏樂宮也設計成兩翼的形狀,形成一個寬闊的弧形。兩翼是建造在舊建築的基礎之上,與舊宮不同,兩翼是獨立的建築物,沒有核心元素將其連接,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寬闊的空地,使得從特羅卡德羅廣場觀看艾菲爾鐵塔時保持廣闊的視野。1940年,希特勒在訪問被征服的巴黎時,在夏樂宮留影,背景是艾菲爾鐵塔,這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標誌性形象。舊特羅卡德羅宮(Palais du Trocadéro)是為了1878年世界博覽會而建,(國際組織可以在博覽會期間在此舉行會議)。宮殿的形式是一個大音樂廳,伸展出兩翼,和兩個塔樓;其風格是充滿異國情調和歷史典故的混合物,通常稱為「摩爾式」,但是帶有拜占庭元素。建築師是Gabriel Davioud。音樂廳有大型的管風琴,這是法國音樂廳里的第一台大型管風琴(1977年遷往里昂的莫里斯拉威爾禮堂(Auditorium Maurice Ravel),今天仍在使用)。在舊特羅卡德羅宮的花園有兩個大型動物雕像,犀牛和大象。它們在拆除舊宮時被移走,自1986年以來安放在奧賽博物館入口旁邊。1937年世界博覽會,舊特羅卡德羅宮被拆除,代之以位於山頂的夏樂宮。

2.特羅卡德羅廣場Place du Trocadéro

廣場正式名稱為特羅卡德羅與11月11日廣場(Place du Trocadéro et du 11 Novembre),由讓-查爾斯•阿爾方設計。特羅卡德羅是西班牙最南端加的斯灣的一個小島,今天通過穿越海灣的大橋與加的斯相連。在特羅卡德羅戰役中,1823年8月31日,未來的法國國王查理十世之子昂古萊姆公爵率領部隊攻佔了堡壘,法國出面干預,是代表受到叛亂威脅的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七世。

 

P1300264  

走過這座橋,就到了鐵塔所在地。

3.耶拿橋Pont d'Iéna

是法國巴黎塞納河上的一座橋樑,連接左岸的艾菲爾鐵塔和右岸的夏樂宮。1807年,拿破崙一世在華沙頒布帝國法令,修築通往軍事學院(École Militaire)的橋樑,以1806年獲勝的耶拿戰役命名,而不是先前考慮的名稱「戰神橋」(pont du Champ-de-Mars)或「軍事學院橋」(pont de l'École militaire)。該橋設計為5拱,每個長28米,其建設費用在當時極為巨大,經費完全由國家支付,費時六年(1808年至1814年)。橋樑兩旁原來裝飾有帝國鷹,1815年第一帝國倒台後帝國鷹改為皇家字母「 L 」,1852年,拿破崙三世成為第二帝國皇帝後,又改為新的帝國鷹。1853年,在橋樑兩端四個塔的頂端安置四個雕塑:右岸是一個高盧戰士和一名古羅馬戰士;左岸是一個阿拉伯戰士和一名古希臘戰士。19世紀下半葉,橋樑的承載能力不足開始成為突出問題。夏樂宮區、歐特伊和帕西的擴大使得交通日益繁忙,這個包括人行道寬度不超過14米的橋樑有必要加以擴建。1937年,世界博覽會舉行前夕,法國政府決定決定實施該項目,因為結構已開始表現出一定的惡化跡象。1975年,此橋被列入歷史遺址名單。


20130518-4艾菲爾鐵塔20130518-4艾菲爾鐵塔120130518-4艾菲爾鐵塔220130518-4艾菲爾鐵塔5

即使他名為艾菲爾鐵塔,但我仍愛稱他為巴黎鐵塔,因在我心裡,他們是一體的。而遊巴黎的第一站起於此,最適合不過,尤其在巴黎的這十幾天,每見他一眼,就更加深巴黎在我心上的烙印,對我而言,巴黎的浪漫,的確從鐵塔開始。走在巴黎街頭,也不時見到鐵塔可愛地冒出頭打招呼,是呀!我樂意見到你。崩久~~

4.艾菲爾鐵塔

從1887年1月26日起建,分為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台。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共用去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250萬隻鉚釘,模仿人體的骨頭而建,極為壯觀,屬於鏤空結構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據說它對地面的壓強只有一個人坐在椅子上那麼大。於塔的四面上,總共銘刻了72個科學家的名字,他們都是為了保護鐵塔不被摧毀而從事研究的人們。1889年5月15日,為給世界博覽會開幕式剪綵,鐵塔的設計師居斯塔夫•艾菲爾親手將法國國旗升上鐵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們為了紀念他對法國和巴黎的這一貢獻,特別還在塔下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銅像。2004年1月16日,為申辦2012年夏季奧運會,法國巴黎市政府特意在艾菲爾鐵塔上介紹了其為申奧所做出的準備情況,而鐵塔更成為了申奧的「天然廣告」。這個金屬建築,曾經保持世界最高建築45年,直到紐約克萊斯勒大樓的出現。艾菲爾鐵塔被人們廣為頌揚,美國科學家愛迪生把鐵塔設計者艾菲爾讚譽為“宏偉建築的勇敢建造者”;畫家畢卡索曾為鐵塔畫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音樂家阿波利內爾則為鐵塔譜寫了不朽的頌歌《橋樑之父》。50年代以來,鐵塔成了法國廣播電視的中心,是世界上最高的天線塔之一。改建後,還設立了艾菲爾鐵塔廣播電視臺。

 

20130518-4艾菲爾鐵塔4

5.戰神公園Parc Champ de Mars(別名:三月廣場) 

座落於法國巴黎七區的廣大帶狀公園,這個廣場的名稱來自羅馬的戰神廣場,法文中的「Mars」正是羅馬神學中所謂的戰爭之神。在十八世紀下半葉之前,這是一塊被遺棄的空地,直到軍事學校在1765年建立,它的地位才逐漸提升,當時主要的目的是用來作為軍事訓練的場所。法國大革命時期的1791年7月17日,此處曾發生屠殺流血事件。當時民眾群聚此地呈上請願書,期望可以廢除路易十六的王位,希望建立共和體制的法國,巴黎市長卻在此時頒布軍事法令,此法允許軍隊使用武器驅逐民眾,造成五十人死亡,上百人受傷。這場屠殺事件,惡化了溫和派與激進改革派之間的關係,而革命主義者、君主、貴族之間的糾紛因此擴大。法國曾經使用這個場地迎接過世界博覽會以及1900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此廣場現名為巴黎“三月廣場公園"(法語:Parc du Champ de Mars),這大概是1989年3月31日為慶祝埃菲爾鐵塔建成100周年紀念,和紀念1889年巴黎世界博覽會100周年,以及為了適應世界人民爭取世界和平和反恐鬥爭的需要,也是為了適應周圍的環境要求。三月廣場公園附近現在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廈、世界經濟合作發展機構;法國國民議會大廈、外交部、外貿部、工業部等世界組織機構和國家機關。

 

6.人權廣場esplanade des droits de l'homme

1948年12月10日,在夏樂宮展開的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現在用一塊石頭紀念這一事件。廣場有和平門和平碑,上面用不同的文字寫著「和平」,表達了人們美好的願望。

 

7.巴黎軍事學校École Militaire

據說拿破崙一世(法國將軍,法國第一執政和皇帝)在法國布裏埃納軍校的五年當中,表現相當突出,便被保送到此深造。此軍校就像是一座宮殿,生活條件十分優越,一般來說巴黎軍校要三年畢業,但拿破崙在這兒用功苦讀,所以僅用一年就完成了三年的學業。

 

IMG_7480

看這會館就這麼大方地駐守在這座城市,便可知法國對日本的重視,他們的強大令人羨慕,也令人反思。

8.巴黎日本文化會館Maison de la Culture du Japon

 

20130518-5塞納河岸+日本文化會館+比拉凱姆橋+天鵝步道1

9.比拉凱姆橋Pont de bir-hakeim(別名;比爾阿肯橋)

建於1905年,上層是6號地鐵鐵軌,下層是行人步道。此雙層橋串連著十五、十六區,亦是<全面啟動>場景。

20130518-5塞納河岸+日本文化會館+比拉凱姆橋+天鵝步道2

這條步道,老公戲稱是此行的私房景點,若非天氣太冷,我真願意再走上一回,細細品味他的美。

10.天鵝步道Passy et Allee des Cygnes 

長約一公里,寬約20公尺。

 

20130518-5塞納河岸+日本文化會館+比拉凱姆橋+天鵝步道3

連手扶梯就這樣大喇喇露天擺著,巴黎是會下雨的,還下不少,但在這裡,即使梯上有鏽斑,也還是會欣賞這種把梯放戶外淋雨的浪漫心態。

11.帕西區Passy

位於巴黎的第16區,是現在巴黎首屈一指的高級住宅區之ㄧ。

 

20130518-5塞納河岸+日本文化會館+比拉凱姆橋+天鵝步道420130518-5塞納河岸+日本文化會館+比拉凱姆橋+天鵝步道

美美美,巴黎少不了塞納河,回台後,我常想,若再訪一次,我將花多一點時間待在塞納河畔,就坐在長凳上靜靜感受,讓自己當上一時的巴黎人。

12.塞納河Seine

流經巴黎市中心的法國第二大河,全長780公里,流域面積7.8萬平方公里。主流源頭位於勃艮第地區,流入拉芒什海峽(英語稱為英吉利海峽)。塞納河流域地勢平坦,從巴黎到河口365公里,坡降只有24米,因此水流緩慢,利於航行。整個流域降水量為630-760毫米,平均流量為280立方米/秒,夏季水位低,冬季水位高,和中國的情況相反。上游建有幾座水庫,調節流量,但主要是為下游城市用水蓄水,巴黎的1/2用水,勒阿弗爾和魯昂的3/4用水,都來自塞納河。流域面積78910平方千米, 其中2%為森林和78%為耕地。除巴黎外,塞納河流域的其他三個城市(勒阿弗爾,魯昂,蘭斯)的人口均超過10萬。而城市每年有0.2%的增長率,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01人。塞納河流經巴黎市中心,河道被人工石砌的河堤約束,這些河堤於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法國人將塞納河北岸稱作右岸,南岸為左岸,是面朝河水流動方向定的。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坐落著著名的「巴黎聖母院」的西堤島,是塞納河沿岸最早有人群定居的地方,大約公元前250年,最早的部落叫「巴黎」人就已經在此定居,以後的巴黎市是以此島為中心逐漸發展起來的,目前巴黎市的分區也是從西堤島開始,西堤島西半和右岸部分為第一區,然後順時針展開一共分為20個區。塞納河在巴黎的橋樑眾多,尤以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贈送的,以他父親命名的亞歷山大三世橋最為輝煌壯觀。法國的許多重要文物建築都圍繞著塞納河兩岸,如:羅浮宮、榮軍院、先賢祠、奧爾賽博物館、愛麗舍宮、艾菲爾塔和凱旋門。塞納河也孕育了許多世界聞名的文化名人,也是巴黎這座文化名城的母親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ennn 的頭像
    yennn

    Yen's 好好生活。好生活

    yen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